這個教案改自我上週在某私校談離散數學時的教案,但我也想也適合程度比較好的高中生。貼在這邊除了分享教案外,更希望聽到更多的建議來改善我影片的錄製。
影片:
http://www.youtube.com/playlist?list=PLXH05kw-i_5K3KbxFWQalKNBV_K634rRb
共三小段 16分鐘,
第一段談房價獲利介紹等比數列、平均成長率
(也可以看出近六年的房價漲幅遠大於先前,究竟是誰的錯呢?:)
第二段切入房貸議題以試算表(電腦)來切入,並觀察一些變化。這是手動計算比較欠缺的,讓學生可以觀察到不同數據的影響。
第三段以數學的觀點來解,不同於傳統教法,而是把數列轉化為等比數列來計算。
講義:
https://docs.google.com/file/d/0B38iXVUUr6PbcXlyclJlZ3U4VUE/edit
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
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
從 machine Learning 談「經驗」、「公式」與「學習」
來資工系聽到最吸引我的理論就是「Machine Learning」。不過,我也沒有正式的修過這門課,只是在人工智慧這門課裡面聽到一些介紹。在初步了解「Machine Learning」後,我覺得這應該改名為「Human Learning」。而我們平常的數學課「公理、定義、公式」的教學才該叫做 「Maching Learing」。
要的不是真理,而是了解真理的過程,讓我更熟悉、更坦然
一開始在 Ptt Tutor 版針對為何 (x^2-1)/(X-1) 不是多項式問題給了一個引導式的假想教學。後續便與 condensed 開始一連串的辯證討論。和 condensed 的辯証的過程很不錯,很多時候,在辯證論述的過程其實也不是因為心中堅持某些想法,而是透過辯證的過程,讓我們得以對心中那份不確定性更加清析。
透過此篇,我摘要一下,原討論串裡面幾個想法:
等價敘述所扮演的目的其實不是在於回答為什麼?而是透過這些等價敘述,讓我們的經驗知覺建立更多的連結。
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
訂閱:
文章 (Atom)